新闻

发布人:曹梦甜 最后修改人:admin 更新时间:2021-05-08

来源:中国人口报



1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重庆市围绕健康促进主题召开“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重庆专场),介绍“十三五”期间重庆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和进展成效。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黄明会介绍,“十三五”期间,重庆不断深化健康促进与教育,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四大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我们主要采取了用好一根目标考核指挥棒、打赢一场健康促进攻坚战、做实一件健康科普民生事、建成一批健康环境示范点的措施,推动全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黄明会介绍,自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对县(区)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有力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点实现全覆盖,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01%,较2017年提高了8.13个百分点。

 

  针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市民偏辣、偏油、偏咸的饮食习惯,重庆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通过积极开展脱贫地区、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基本实现贫困户“一家一张明白纸、一家一个明白人、一家一份实用工具、一人一份健康教育处方”,2020年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2.13%,较2017年提高11.52个百分点。在农村厕所革命方面,2015年以来累计改厕142.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4年的64.5%提升至82.3%。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活动,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比例达50%以上。

 

  在健康科普宣传方面,重庆打造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专家库,建成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发布《重庆市民健康公约》,编写出版《健康真相知多少》等健康科普读物。“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健康科普宣传、讲座40余万场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累计向市民发送健康知识短信40余亿条次,“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成为市民的基本生活习惯。

 

  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全国健康促进县(区)8个、全国健康科普基地1个、市级科普基地26个,开展肺康复站建设试点20个。在爱国卫生运动方面,累计建成13个国家卫生区、10个国家卫生县城、55个国家卫生乡镇,市级卫生城区实现全覆盖。

 

  为继续推进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市健康教育所所长黄浩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持续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立全市分级的首席专家库,打造形式多样立体的健康资源库,构建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和发布机制,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做好健康中国巴渝行健康科普的宣传展示活动,办好健康科普讲解技能大赛,编写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读物;推动健康促进县(区)的建设,充分利用爱国卫生运动等联动机制,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简称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研究院)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于2018年5月成立,由从事公共管理、卫生政策、医改政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

应用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