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布人: 最后修改人:admin 更新时间:2021-05-08

来源:县域卫生传媒


首次长处方,由中级以上医师开具!超过4周,须病历记录,患者确认……慢病长处方落地,医生积极性和药师服务模式转型,仍是两大关键问题!
                                                                                记者丨田野

常见慢病纳入长处方管理,已是大势所趋!4月1日,针对业内外反映强烈的慢病患者长期购药痛点问题,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明确:医疗机构应当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期处方管理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满足慢病患者用药需求。


01


首次长处方,由中级以上医师开具!


此次《意见稿》明确,原则上,首次长期处方应当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再次开具长期处方时,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专业医师均可开具。鼓励患者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开具长期处方。

《意见稿》还要求,对提出长期处方申请的患者,医师必须亲自诊查并对其是否符合长期处方条件作出判断——临床诊断明确、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具长期处方时,应将长期处方信息纳入患者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诊疗和用药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稿》明确,处方药品绝对不能包含8类药。即,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易制毒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物制剂、抗菌药物(治疗结核等慢性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除外),以及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药品。

中国县域卫生·县域卫生传媒调研发现,实践中,先行地区通常将高血压、糖尿病纳入长处方服务,在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推行。也有地区将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慢性前列腺疾病、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慢性肾病、慢性心力衰竭纳入长处方服务病种。


02


超过4周,须病历记录,患者确认


《意见稿》明确,长期处方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慢性病特点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超过4周的,医师应当严格评估,强化患者教育,并在病历中记录,患者签字确认。医疗机构开具长期处方,应当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以及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长期处方用药目录中药品的配备,确保患者长期用药可及、稳定。

当出现以下情况,需要重新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终止长期处方:患者长期用药管理未达预期目标;罹患其他疾病需其他药物治疗;患者因任何原因住院治疗;其他需要终止长期处方的情况。

03


处方调剂,药师须发用药教育材料!


开具长处方后,如何保障患者长期用药安全是重中之重。《意见稿》明确,药师对长期处方进行审核时,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用药教育,并发放用药教育材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条件的,应当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的药师通过互联网远程进行处方审核或提供用药指导服务。医疗机构还应当指导使用长期处方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指标进行自我监测和作好记录。鼓励使用穿戴设备,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指标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在保障数据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探索通过接入互联网的远程监测设备开展监测。

中国县域卫生·县域卫生传媒注意到,未来,官方或发布多个配套措施,助推慢病长处方管理的落地。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未来,我国将制订相关服务规范,针对不同病种,组织专家制订慢病长处方的技术标准,指导医疗机构综合病情需要、患者依从性和药品安全性,科学运用慢性病长期处方。积极推进慢性病长期处方工作的落实。

04


两大问题,值得重视


中国县域卫生·县域卫生传媒在调研中发现,医生积极性和药师服务模式转型,仍是慢病长处方落地的两大关键问题。

有试点地区医疗机构研究发现,医生中开具长期处方的比例较低,长期处方数占同期总处方数比例较低。在不开具的原因中,除从患者病情考虑不需要外,还有医生担心因为调整用药不及时,医患沟通减少等影响患者治疗。此外,担心医疗机构经济收入受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北京长期处方制度实施后,医院门诊量相应减少,医事服务费也相应减少。也有业内人士反映,长处方增加了医生、药师、医院慢病管理工作量。应调整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处方绩效分配方案,提高积极性。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处方服务能否推广,归根结底还是用药安全问题。未来,应增加药师参与慢性病长期处方工作,对慢性病长期处方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及后续药学服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经验值得借鉴。

该院于 2020 年1 月 28 日开始实行病情稳定的慢病患者长期处方管理,一次就诊可开具治疗性药物 3 个月用量的处方。对于符合条件的慢病患者,患者通过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后,医师在线开具电子处方,药师在线进行处方审核,处方审核通过后患者支付费用,药师调配和发药,同步打印用药交代与指导单,再交物流公司配送,患者凭取件码和身份证件收取药品,如有用药相关问题,可致电或在线咨询药师,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全流程无接触智慧门诊调剂药学服务,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续方药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网络配送药品流程

运用智慧药学思维,此举不仅构建了方便慢病及广大患者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在助力疫情控制的同时,也促进了门诊药学服务由传统人工窗口服务向互联网 + 智慧服务转变。

参考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慢病患者门诊药学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研究》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慢性病长期处方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

《长期处方好制度如何不遇冷》


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简称德施普康研究院)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于2018年5月成立,由从事公共管理、卫生政策、医改政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

应用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