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布人: 最后修改人:admin 更新时间:2021-05-08

来源:县域卫生传媒



“三明医改”为什么能得到总书记的肯定?

   记者丨张园园


3月23日上午,正在福建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在这里了解当地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还记得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谈到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中就包括“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等举措。



沙县总医院,2017年6月由原沙县医院和沙县中医医院联合组建,下辖12个基层分院,延伸村卫生所128个。它的组建也正是当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举措之一。从村卫生所、基层分院,再到总医院,不断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医防深度协同融合。组建后的沙县总医院积极探索“三医联动”改革,当好沙县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据悉,2017年,在三明沙县这座小城里发生了一件医疗卫生领域的大事儿——原来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以及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统被整合到一起,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沙县总医院”。

 

总书记考察的当天,高中教师翁华正在这里的医保服务站咨询一件事:他因为患糖尿病需长期用药,最近却发现个人医保账号多了1万多元的结余。经过咨询,他解开了谜底:多出的钱是因为报销起付线降低、报销比例升高,同时药品价格也降低了。
 
通过医改,患者成了直接受益者。2020年,沙县总医院完成门急诊59.16万人次,住院1.97万人次。为385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服务,派出专家289人次下乡入户巡诊、服务贫困人口3万多人次。

 

医改作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为什么“三明医改”却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垂青”?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三明因一场9年前开始的“医改”备受瞩目。2012年2月以来,为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明启动以“三医联动”为主要模式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单说,就是“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的医药改革、“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的医疗改革和“理顺医保管理体制”的医保改革。
 
从2016年开始,三明在12个县市区组建总医院,构建紧密型医疗共同体,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又实现医院管理、医疗人才、疾病病种“三下沉”。
 
三明作为一座因三线建设兴起的工业城市,人口少、经济体量小、退休人员比重较高,“未富先老”现象明显。2010年,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损1.4亿多元, 2011年亏损扩大到2亿多元,占全市当年本级财政近15%,几近财政承受极限。因此有人说,三明医改是倒逼出来的改革。
 
然而更深层次,却是医疗、医药体制存在的“顽疾”: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保基金浪费巨大、不堪重负;不合理的医药体制也有悖于医院治病救人的宗旨,让一些患者“看冤枉病、吃冤枉药、花冤枉钱”。在巨大的压力下,2012年“三明医改”启动。
 
从最初的治混乱、堵浪费,到“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两票制、年薪制,再到如今的医保基金包干、组建总医院、C-DRG收付费,三明医改迈入了“以健康为中心”的3.0时代,注重治未病,希望群众不得病、少得病。
 
通过9年的改革实践,三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实现患者、医生、医院、财政(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据了解,2019年,三明人均医疗费用1734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在大幅降低药品与耗材价格的同时,三明大幅提高医疗服务费,医生实行年薪制。《时政新闻眼》了解到,医改推行以来,三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平均年薪增长了三倍。


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简称德施普康研究院)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于2018年5月成立,由从事公共管理、卫生政策、医改政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

应用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