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最后修改人:admin 更新时间:2021-05-08
来源:人民日报
“医康养产业,过去我们就像景区开发透明栈道,什么意思呢?没有房地产开发的刺激就没多少人来,这个模式已经走到死胡同了。未来应该是医康养做链条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建议出台通过税费抵扣政策促进医康养产业升级。”2020 年12 月18 日,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在第二届“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上说到。
什么是链式医康养? 链式医康养,是指对一个地区内分散的医疗、养老、文旅、农业等多种资源要素进行系统梳理与有机整合,并针对特定需求人群开发特色产品和服务,形成完整的医康养产业链。在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获得整个产业链中相关服务和产品的信息,打造一个完整的管理运营和服务链条。
链式医康养将社会性、经济性和生态性相融合,形成复合叠加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区医养康养品牌,提升城市(县域)知名度。建立链式医康养服务目录,针对性补贴抵扣服务消费 近年来,国内的个税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中,并且现在也开始推行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所得税率了。税收的专项抵扣做的好,对保障民生、激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就链式医康养产业而言,王虎峰认为,我国应该建立链式医养服务目录,通过税费抵扣或直接补贴政策刺激对目录产品和服务的消费。
“就拿老年人赡养来说,没有医康养服务目录,家里的孩子们往往花费了很多在这个上面,但是很难向有关部门证明为孝顺父母的钱花在了哪儿,就更别说税费抵扣和补贴政策了。虽然有赡养费用抵扣政策,但是好说不不做。当有了医养服务目录之后,家里的兄弟姐妹为老年人购买了什么服务,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税费抵扣和补贴,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邻国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日本从生活中的不同维度,规定了允许扣除的内容。主要维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保障方面:基本生活费、抚养配偶及子女的费用;二是保险和医疗方面:医疗费、社会保险、人寿保险;三是意外损失方面:损害保险费、各种损失;三是弱势群体保护方面:残疾人、老年人、鱼呆寡孤独者、勤工俭学者;四是做公益慈善方面:捐赠款扣除等。 王虎峰指出,针对医康养,过去讲的是医养注重社会性,康养注重经济性。实践告诉我们,单独说哪一个方面都不行。链式医康养是面向未来的,把医养社会性与康养的经济性相融合,再加上出台“税费抵扣”政策,我国的医康养产业必会得到升级和跨越发展。
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简称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研究院)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于2018年5月成立,由从事公共管理、卫生政策、医改政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
应用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