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人口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广东省“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进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广东以健康广东建设为引领,抓党建、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一张蓝图绘到底,“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基本形成,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为全省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全面加强基层医卫服务能力建设
“十三五”以来,广东先后启动实施强基创优三年行动和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攻坚行动,统筹财政投入600多亿元,“软硬兼施”提升基层服务水平。硬件方面,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规范化建设1万家村卫生站、将人口大县的4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软件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基层人才不足问题。人才招聘由县域医共体实行统招统管统用,让人才“进得来”。全面推行“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落实“两个允许”,打破绩效工资“天花板”,分配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此外,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增加基层事业费下拨量,在边远山区,政府每个月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基层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让人才“留得住”。为解决基层工作者职称晋升难问题,专门制定对基层倾斜的职称评定系统,让基层工作者在事业上更“有奔头”。近三年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招聘8500名专业技术人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得到有效补充,新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5140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结构明显改善。
为缓解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协调问题,广东实施三甲公立医院对县级医院进行“组团式”帮扶,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目前已实现全省57个县78家县域医院全覆盖。上级医院对需要帮扶的医院“精准把脉”,根据需求采取院包院、院包科、科包科等形式派出骨干力量进行帮扶。通过“组团式”帮扶,广东共有3000余名基层卫生人员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10.3万余名本地医务人员接受培训,1422项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受援医院申请并立项137项科技项目,医院的人才素质、专科能力、管理水平得到较快提升,门诊和住院人次大幅增加,越来越多居民选择就近在家门口看病,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形成。
加强高水平医院建设,推动“三医联动”
广东自2018年起实施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高水平医院围绕技术、科研、人才、专科、制度、示范等六大任务加速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投入150余亿元,建设30家高水平医院和广州呼吸、肾脏、肿瘤三大中心,委省共建“1﹢1﹢6”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市级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和三级公立医院激励方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落户广东。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A以上等级医院28家。同时,培育了100名医学领军人才、100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建设了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在拔尖医学人才方面,通过自培和引进新增16名院士、12名长江学者、31名国家杰出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名百千万人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高水平医院和专家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24家高水平医院抽调937人支援湖北,占广东全体支援人员的37.6%。在省内,16家高水平医院成为省级定点收治医院,救治专家组由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领衔,500多名专家加入,涵盖呼吸、感染、重症等学科,到全省各地驻诊或巡诊指导,保障患者救治取得最佳效果。截至12月2日,广东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达97.8%,死亡率为0.4%。
这五年,广东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三医联动,深化医改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以加快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为引领,统筹推进五项制度建设,同步推进公共卫生、中医药传承创新、 “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改革创新。率先取消药品、 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连续五年均有一项改革被评为全国医改 “年度十大创新举措”,广州花都 “村稳”改革、深圳罗湖医院集团等多项改革在全国推广。
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
在推进健康广东建设中,广东构建“1﹢N”政策体系,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18个专项行动。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人群健康素养。
通过不懈努力, “十三五” 以来,广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蹄疾步稳,实现“五个明显提升”。一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明显提升。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15年的7.2%增长到2019年的9.1%。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医师数分别比2015年增长11.5%、17.7%、20.4%。居民10分钟以内到达最近医疗点比例达86.8%, 较 “十二五” 末增长11.9个百分点。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9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数、高级职称人数、本科以上学历医生总量,分别较2015年增加28.8%、 57.1%和83.3%。2020年上半年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6.9%, 其中11个县 (市)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三是城乡居民看病就医体验明显提升。智慧就医服务覆盖100%的三级医院、 90%的二级医院, “一键诊疗” “一站会诊”重塑诊疗流程, “一码通用” “一体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四是公共卫生治理水平明显提升。重大疫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病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抗疫工作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充分肯定。五是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77.1岁提高到78.4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15年的11.56/10万、 2.64‰下降到11.22/10万、2.08‰,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下一阶段,广东卫生健康系统将按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总定位总目标,完善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抓好卫生健康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不断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简称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研究院)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于2018年5月成立,由从事公共管理、卫生政策、医改政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
应用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