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三五”规划首次将“健康中国”写进国家的五年规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5年来,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改善。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筑牢了哪些阵地、解决了哪些问题、实现了哪些突破、指明了哪些方向?10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拿出了“有分量的答案”。
筑牢了哪些阵地
回应:覆盖全民的公卫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十三五”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治理理念,优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16年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的领域。2016年~2020年,国家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的1415亿元用于支持疾控中心建设等8000多个公共卫生医疗项目,比“十二五”总投资增加了23%。基本建立了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以全民参与为支撑,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今年,3个部门又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加强疾病防控体系现代化、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试点等方面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为提升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成功防范和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要求,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防’,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监测预警、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有力维护人民健康。”
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是不足的,城乡、区域间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仍然还是短板。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工作,使人才能够更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解决了哪些问题
回应: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取得了积极成效
实现了哪些突破?
回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增添新活力
“互联网+医疗健康”在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及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方面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也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增添了新活力。
指明了哪些方向?
回应:卫生健康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国家卫生健康委强化和创新卫生健康监管,加大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推进卫生健康系统“互联网+监管”的系统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扇门、查多项事”,整合监督检查事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执法的效能,推进“三调节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医疗风险分担工作,形成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扣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大局,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法工作,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卫生健康法律体系。
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简称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研究院)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于2018年5月成立,由从事公共管理、卫生政策、医改政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管理、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北京德施普康健康大数据
应用技术研究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